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明城墙登城四步攻略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4

南京城墙登城攻略图文

南京城墙景区导览图

南京城墙景区导览图

一、神策门至太平门

神策门至太平门段

该段城墙全长约6公里,设有登城口7处。常设展览2处。文化配套设施两处:台城书房(解放门)、创营书会(大树根)。

神策门至太平门段包括神策门、玄武门、解放门等。神策门是明代十三座内城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城门,还保留着清代城楼和铁皮包木质的大门,外瓮城设计,造型独特。玄武门为清末时开辟,位于江南三大名湖之一的“金陵明珠”玄武湖的西侧。城墙沿“金陵明珠”玄武湖向南蜿蜒而行,充分展现出南京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的特点。

“台城”因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的佳句而闻名。自然人文之美在这里集为一体,玄武湖波光粼粼,九华山三藏塔质朴典雅,紫金山巍峨壮丽,鸡鸣寺梵音缭绕,现代化建筑高耸入云,时空交错碰撞,迸发出“有情”之美。

城墙上,山水城林的美景令人流连;展厅中的特色城砖、筑城技术等,更让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具匠心和精湛技艺产生由衷的钦佩。城墙内设置了毗邻玄武湖的台城书房,古色古香,踏进书房,头顶是古式灯笼,背景是古典音乐,清新茶社夹杂着纸墨书香,若在春天,玄武湖的樱花在窗外飞舞,香案上更有古琴瓶梅更显春之意境。还有从南京城墙近玄武湖隧道口上方的创营书会又称国际青年城市书房,书吧的氛围文艺而有活力,店内还配有些匠心独运的文创产品,为市民打造轻松静谧的文化氛围。

登城攻略

东北线:神策门(神策门公园)—大树根(玄武湖隧道口)—玄武门—台城(解放门)—临湖厅(玄武湖公园古阅武台附近)—九华山公园东门(约6km)

门票:30元

登城口:和平门、大树根、玄武门、台城、临湖厅、九华山公园

途经:玄武湖、鸡鸣寺、九华山

公交站:和平门(中央门东站)、玄武门(玄武湖公园站)、台城(玄武湖公园台城站)、九华山公园(太平门站)

地铁站:和平门(南京站)、大树根(新模范马路站)、玄武门(玄武门站)、台城(鸡鸣寺站)

神策门:位于南京城北,坐南朝北。神策门建有外瓮城单瓮一座,瓮城城门开有两门,两座瓮城城门与主城门屈曲而开,为南京十三座城门瓮城门所独有。历史上城楼屡毁屡建,现存城楼为1892年仿淮安府城楼重建。1928年,改名为“和平门”,次年,由胡汉民题写门名,并刻石镶嵌城门之额,保留至今。

玄武门:1909年,南京(时称“江宁”)举办“南洋劝业会”,为给中外宾客提供休闲场所,在城墙上新开单孔拱券的丰润门,以通玄武湖,1928年,更名为玄武门,次年,由蔡元培题写门额,1934年,拓筑为三孔拱券的城门。

台城:台城是东晋和南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宫的所在地,现在所称的“台城”指的是北极阁北麓、玄武湖以南段城墙,建有南京城墙博物馆,登临台城,览钟山、观玄武,柳堤怀六代,城垣寻旧都,金陵呈新貌。

解放门:1952年,因防空疏散需要破墙开门,初名“台城门”,后改“解放门”至今。1998年后,利用城门内部空间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小型展厅,展示了独特而宏伟的南京城墙历史工程。

武庙闸:通心水坝(或称“通心沟水坝”),俗称台城水关,又称北水关,今称武庙闸,为玄武湖主要泄水入城水道,也是城内珍珠河的主要源头。明建南京城墙时,将原有水关扩建成大扎,称“通心水坝” 。该闸原有两个进水水闸,可单独或同时启动,这是调节城内珍珠河水位的重要设施。为减缓湖水的流速,闸口水道建成“之”字弯曲形。在深井下方安装两套双合铜水闸,每套闸方形(重约5.5吨),边长1.30米、厚0.25米,呈上下阴阳状。

二、富贵山至蓝旗街

富贵山至蓝旗街段

此段城墙长约2.8公里,设有登城口4处。文化配套设施有紫霞书苑(蓝旗街)。

富贵山段城墙是由富贵山山体地表以下的半圆形隧道洞口而入,颇有曲径通幽之感;前湖段风景如诗如画,保护性工程连接起汛期中损毁严重的城墙缺口;中山门位于原朝阳门旧址稍北处,因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是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1928年,国民政府为迎接从北平南下的孙中山灵柩,修建中山码头通向中山陵的大道,将原朝阳门瓮城拆除,修造三孔拱形砖门,并在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

太平门至光华门段城墙在明代是保卫宫城、皇城的重要城垣,故全段城墙由城砖(又称“皇砖”、“贡砖”)砌成,以象征“皇权神授”。这段城垣沿山川湖泊之势而建,曲直急缓,以钟山为背景,尤显庄严大气。

登城攻略

东线:富贵山—琵琶湖段(0.8km)、中山门—标营门—蓝旗街通道(约2km)

东线:

1、富贵山—琵琶湖段(0.8km)

门票:10元

登城口:富贵山

景观:钟山风景区、琵琶湖公园、中山植物园

2、中山门—标营门—蓝旗街通道(约2km)

登城口:中山门、标营门、蓝旗街

景观:紫金山(钟山)、月牙湖

公交站:中山门(明故宫站)、标营门(月牙湖站)、蓝旗街(蓝旗街东站)

地铁站:中山门(中山门站)

半山园水闸:1997年,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前湖豁口墙体进行现状调查是发现此水闸。该水闸为明初所建,是城内玉带河重要供水系统质疑,为研究明城墙的给排水系统提供了重要实证。2015年,南京城墙前湖段保护展示工程(水闸下沉式广场)开工建设,已竣工。

中山门:原为明代朝阳门,因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是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1928年,国民政府为迎接从北平南下的孙中山灵柩,修建中山码头通向中山陵的大道,将原朝阳门瓮城拆除,修造三孔拱形砖门,并在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

标营门:20世纪50年代拆城后,此处为遗存的豁口,2009年,为将明城墙缺口连通,同时便于城墙下的通行车辆,新建三孔城门,取名为“标营门”。

标营门

三、东水关至集庆门

东水关至集庆门段

该段城墙全长约6公里,设有登城口5处。基本陈列展3处,伏龟楼遗址展(伏龟楼),南唐文化史料陈列展(南唐遗址)、中华门基本陈列展(中华门),文化配套设施四处集庆书坊(集庆门)、凤凰台上(西干长巷)、聚宝书缘(中华门)、金陵书苑(武定门),文创服务中心等。

南京城墙中气势最为恢弘的,当数中华门内瓮城,它位于南京城墙的最南端,由三道内瓮城构成,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代瓮城城门之一。城内灯火通明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城外熠熠生辉的大报恩寺塔,和古老的城墙相映成趣。

原伏龟楼位于城府东南隅外南侧,具有角楼的性质。同时,这一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是观澜金陵胜景之地。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赞曰:“凡游金陵者,若不至伏龟,则如未始游焉。”又云:“一城之势,此地最高,如龟仰首状。楼之外,即是坡垄绵延,无壕堑,自古为受敌处。相传曹彬取李煜,自此入也。”从《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看,伏龟楼突出城外,底部较大,向上收缩,类似于马面,现存伏龟楼遗址展。

东水关在明代是一座大型水关,扼守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是十里秦淮的“龙头”,从今天的遗迹中,依旧可以清晰地辨识出藏兵洞结构。东水关遗址公园集古桥、古河、古墙、古闸于一体,配合水畔绿植,现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东水关至集庆门段城墙位于南京城墙南线,毗邻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笼住了最具特色的南京老城南风情——白屋黑瓦,水乡柔情,让人不禁想起如梦似幻的古都往事,别有一番情趣。在城墙上可以俯瞰热闹非凡的老门东,也可以远望大报恩寺的雄伟壮丽,更可以参观藏在城墙肚里的展厅,探寻城墙一千多年前的模样。久负盛名的中华门正在此段城墙中。中华门瓮城有着独特的四道拱门设计和保存完整的藏兵洞。游览于此,便可感受它恢弘的气势和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晚间的中华门瓮城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是熠熠生辉,别有韵味。

登城攻略

南线:东水关—武定门—南唐伏龟楼遗址—雨花门—中华门—长干门—西干长巷—集庆门(约6km)

门票:50元

登城口:东水关、武定门、赤石矶、中华门、集庆门

景观:东水关、白鹭洲、夫子庙、老门东、大报恩寺、愚园、赏心亭

公交站:东水关(龙蟠中路通济门站)、武定门(武定门站)、中华门(中华门内城堡站)、集庆门(集庆门站)

地铁站:武定门(武定门站)、中华门(中华门站)、集庆门(集庆门大街站)

东水关遗址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坐落于南京城东南部,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东水头旧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杨吴太和4年(公元932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

武定门:1927年,因城建需要,拆城“开通汲水道”成为豁口,1934年,建成武定门,1958年,武定门被拆除,2007年,在原址新建三拱券的城门,仍取名“武定门”。

雨花门:为南京明城墙增辟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江宁路雨花桥前,因附近的雨花台而得名。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为将京市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特在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一座城门。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雨花门及东西两侧城墙遭到拆除,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2009年开始,南京市政府利用老城砖修缮雨花门段城墙,并复建雨花门城门,其主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宽约5.5米、高约6.35米的副拱门,各设一条慢车道、一条人行道。

聚宝门:位于南京城南,坐北朝南,气势恢弘,被称之“天下第一大瓮城”。几百年来,城楼屡毁屡建,明代的制式基本未改变。1928年,改名为“中华门”,次年,由蒋介石题写“中华门”,并刻石镶嵌城门之额,保留至今。1937年,明代制式歇山顶三重檐的城楼被侵华日军炸毁。如今,城门及瓮城建筑的砖石结构基本保存完好。

《天下第一大内瓮城》中华门基本陈列展

中华门基本陈列展:以展板图说、影视大屏、实物模型等形式,从历史沿革、规模建制、文化传说等方面,对中华门瓮城进行深入解读,引得游客驻足细细品味。

南唐城墙遗址展厅:南唐城墙遗址展厅位于南京城墙武定门南侧的南唐、伏龟楼展厅内。2001年,有关单位在维修南京城墙东南段时,“意外”发现了一段城墙中的建筑遗址。经文物专家现场考察,从其砌筑方式、城砖规制、灰浆成份等现场实物,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认定该处遗址属于被明城墙“封存”已久、极其珍贵的南唐城墙遗址。2014年,在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下,对这处南唐城墙遗址进行了环境整治和原址展示。8月城墙全面开放,南唐城墙遗址展厅也正式对外开放。这一专题展详细展示了南唐的历史文化和筑城技术,展品包括浮雕、画卷、南唐及明代城砖等。

伏龟楼遗址展:伏龟楼展厅位于南京城墙武定门南侧的南唐、伏龟楼展厅内。伏龟楼,可能创筑于南唐周广顺(951~953)年间,建于城的东南隅城墙之上。最早的建筑形制不明,其楼基应为南唐都城东南隅的敌台(俗称“马面”),是城墙的附属建筑。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1127~1206)有诗云:“周遭故国是山围,对景方知此句奇。偶上伏龟楼上望,一环碧玉缺城西。菰蒲深处拓重城,城上立楼龟唤名。应卜南唐不多岁,何妨俯首纳天兵。”其中“城上立楼龟唤名”一句,也证明了伏龟楼建于城墙上。此后,到了南宋景定元年(1260),大使马光祖“增创硬楼八十八间”(《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而《景定建康志》正是马光祖所修,当为信史。因此,南唐城墙上的伏龟楼在南宋时期,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重建。《伏龟楼遗址展》,主要展出了大量的建筑遗迹,配以城砖铭文介绍和部分实物展出,让尘封已久的伏龟楼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砖一城》常设展

地点:砖集馆(悦动·新门西)

简介:砖集馆位于南京城墙脚下的悦动·新门西,设有展览《一砖一城》。展览对“颗粒归仓”活动中回收的城砖进行集中保护展示,用一块块城砖,讲述着六百多年前南京城墙修建的故事,也记录了今日全民合力的城墙保护。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接触城砖,释读城砖铭文,也可以参加砖文拓印活动。展览为了解南京城墙文化提供了一扇窗,传承着人们对南京城墙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关怀与珍爱。

2021年,砖集馆常设展览《一砖一城》进行了改造出新,增设了“城砖去向”版块,向观众介绍自清末至20世纪60年代一部分南京城墙砖如何被用于公共或民用建筑的修建,带领观众寻访城砖修建的新建筑,了解六百多年前的明城砖在近代被赋予的新身份,所续写新的城砖故事。

地点:南京城墙博物馆负一层基本陈列厅

简介:南京城墙是中国明代都城城墙,修筑于公元14世纪中后期,由明太祖朱元璋设计并监工,长江中下游五省近百万工匠参与,历时28年建筑而成。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拥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价值,在南京古都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南京城墙博物馆常设展览,本展览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皇都威仪、军事防御、遗产传承五个方面,全面展现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及遗产价值。

四、清凉门至中央门

清凉门至中央门段

此段城墙长约6.9公里,设有登城口9处。包括石城门、清凉门、挹江门、仪凤门等。配套设施有仪凤书阁(仪凤门),位于仪凤门城楼内,书阁风格清静淡雅,书香古朴,画桌、茶几、座椅,透着雅致气息。不同于隐秘藏身于城墙肚里的城墙书吧,一座仿古建筑,高调地立在城门上,且不说阁外的景色格外迷人,阁内还架着一尊清代铁炮,在这里,阅读沉思,了解南京的历史。

汉中门广场中静卧着并不完整的石城门遗迹,石城门的别称最多,又称旱西门或汉西门,如今深藏在繁华喧嚣的城西一隅,从一圈瓮城中,仿佛还能见到当年南京西大门的繁荣景象。一路再向西行进,便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石头城。石头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吴,南京的别称“石头城”就源于此。石头城就自然山岩凿成,中段有几块紫红色砂砾岩,因经古时长江水冲刷而凹凸不平,有如兽面,与一泓清水,形成独特景观,俗称“鬼脸照镜子”。

定淮门至狮子山段城墙处于城墙最北,走势如一只凸起的尖角。这段城墙紧邻长江转弯处,把狮子山圈入其中,据山控水,是防御北境的重要屏障。如今,依护城河而建的小桃园和绣球公园风景如画,每到春季,游人如潮,一片“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象。依照朱元璋亲题《阅江楼记》而建的阅江楼,和城墙脚下签订《南京条约》的静海寺,则默默记述历史的兴衰荣辱。

登城攻略

清凉门—石头城—国防园(约1.1km)、定淮门—华严岗门—挹江门—仪凤门(约4.2km)、钟阜路—中央门(约1.6km)

时间:2016-11-16 16:53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网站管理员

门票:免费

登城口:清凉门、国防园、定淮门、华严岗门、金城花园、挹江门、仪凤门、钟阜路、中央门

景观:清凉山、石头城、国防园、外秦淮、小桃园、八字山、阅江楼(狮子山景区)、天妃宫、静海寺

仪凤门老照片

仪凤门:为单孔拱券结构,1928年,改名为兴中门,次年由谭延闿题写名额,1971年,因建设建宁路,城门被拆,2005年,在其旧址复建城门及城楼,取旧名“仪凤门”。

挹江门:1914年,为繁荣长江边的下关开辟新的街市,开单孔拱券海陵门,1928年,因开筑中山大道,拓建海陵门为三孔拱券式样,改名挹江门,次年,戴季陶题写“挹江门”门额。原建的城楼毁于侵华日军战火,1946年复建城楼,留存至今。

清凉门:曾名清江门,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坐东向西,现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瓮城呈半圆形,正对城门,城门上的城楼已经不存在,城顶上存留一块绞关石,上凿有两个绞孔。

石城门:后称汉西门(亦称旱西门),位于汉中门市民广场,坐东向西。明、清两朝的石城门,是商贸舟船汇集之所,京城内外通商的重要码头、城门之一。该城门建有城楼、闸楼,后毁,1892年重建城楼,民国年间再毁,现存主城门拱券及内瓮城的大部分城墙。

石头城遗址:石头城,故俗称鬼脸城,位于明城墙清凉门西,初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孙权迁都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建城墙,石头城也成了明城墙的一部分。

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老南京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